国考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湖南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每日练习

2022湖南省考行测题库精选720题(373-375)

发布:2021-08-02 09:48:03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考试内容日趋稳定,已经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体系,题量稳定在120题或125题,考察内容也比较固定,各模块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五大部分。湖南省考行测全部为选择题题型,共计120题,分值100分。

2016-2020年湖南省考行测题型题量分布
年份 总题量 常识判断 言语理解与表达 数量关系 判断推理 资料分析
2020 120题 15题 40题 10题 40题 15题
2019 120题 20题 40题 10题 35题 15题
2018 125题 20题 40题 10题 35题 20题
2017 125题 20题 40题 10题 35题 20题
2016 125题 20题 40题 10题 35题 20题

  湖南省考笔试答题时间120分钟,共有120道考题,平均每道题的解题时间仅有一分钟,这就需要我们在答题时提高速度,拔高正确率。备考时一方面要掌握解题技巧,另一方面要多加练习,为此湖南公务员考试网提供每日一练,帮助考生寻找题感。更多相关知识可参看2022年湖南公务员考试教程(点击订购)备考。
 
  接下来完成1-3题!    
 
  1.一个社会的文化及其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在当今中国,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个文化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和”、“合”的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立足当代实践,体现时代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 根据上文,不属于论述范围的一项是(  )。
  A.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
  B.和谐文化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
  C.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和谐的社会
  D.构建和谐文化的目的是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

  2.“早教”起源于德国,是让孩子在游戏和父母的交往过程中获得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简单的说就是一种亲子互动的方式。旨在促进孩子成长的活动,中国家庭的早教却是另一番样子,在一项针对“早教”的调查中发现,幼儿阶段的超前教育主要集中在识字、阅读、计算机和英语口语等等。除了不少幼儿园在特色班里已有涉及,家长更多的是花时间带孩子参加业余培训班,在语文、英语和数学上下功夫。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中国“早教”更注重知识学习
  B.“早教”在中国已经偏离本源
  C.中国“早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D.中国“早教”与德国的相同点

  3.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但人口密度只反映人口与土地面积的一般数量关系,不能体现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口成分,也不能体现人口与实际供养他的土地面积的关系。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出现了一些新的补充性密度指标,如生理密度、农业密度等,而以面积计算的人口密度称为人口的数学密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人口密度含义演变的原因
  B.补充性密度指标的产生过程
  C.人口密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D.土地面积和人口成分的关系
 




  湖南公务员考试网参考与解析

  1.答案: B
  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材料论述了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关系,并没有提到“高尚的精神塑人”和“作品”等内容,B项属于话题偷换,所以当选。
  根据“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可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建设和谐文化,A对;C项是材料第一句后半部分的原文表述;D项是材料最后一句话的同义转换,所以ACD表述都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 B
  解析:据提问知此题属于隐含主旨题。
  文段首句介绍了早教的起源以及最初的内容、形式和目的。转折词“却”点明早教在中国与德国不同。调查表明中国的早教成为幼儿的超前教育,与促进孩子成长的亲子互动相比,显然是偏离本源,故B正确。A项陈述事实,但并不是作者对比得出的结论。C项不利于孩子成长,原文没有论述。D项错误,两国早教没有相同点。
  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A
  解析: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属于隐含主旨题。
  阅读材料可知,从“人口密度”到“人口的数学密度”,其实是“人口密度”这一概念从粗划分到细划分的演变过程。因为“人口密度”这一概念本来的涵盖面较小,为了弥补这一的缺陷,才有了新的补充性的密度指标。所以材料想要说明的是人口密度含义演变的原因。A项正确。
  B项所表达意思是对材料的断章取义,所以不选。C项所提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材料中根本没有提到,也不选。D项偷换概念,是对作者意图的曲解。
  故正确答案为A。
 
 
题没刷够?
\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4 http://www.hngw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9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